皖北振兴是安徽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支撑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着眼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全局,以专门段落对皖北振兴作出具体详细部署,在全省几大区域板块中独一无二,凸显对推动皖北高质量发展的瞩望之深。落实好省党代会关于皖北振兴的重要部署,必须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,全面开展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帮扶,提高与沪苏浙共建合作园区发展水平,深化南北结对共建,努力把发展落差转变为发展空间。
区域差异大、发展不平衡,是我省长期以来的省情。在区域竞争合作中,欠发达地区尽管在某些领域相对落后,但后发优势往往也因此而形成。比如,后发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低,建设空间、腾挪空间更大;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、服务业的转移还不充分,人口红利的时间更长;在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可以借鉴先发地区经验,从而少走弯路。
发展落差往往也是发展空间。皖北去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省人均的三分之二左右,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占比高于全省4.6个百分点,城镇化率低于全省约10个百分点。与区域面积、常住人口大致相当的苏北相比,皖北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均仅为前者的一半左右。如果能够善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,搭建起融入“双循环”、更多汇聚要素资源的宽广平台,就能够将发展落差转变为发展空间,将潜在势能转化为“四化同步”的澎湃动能。
具体而言,要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为战略牵引,吃干榨尽国家支持政策,落实落细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构建全域式承接格局,探索多元化承接打法,加快打造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、科学承接的产业聚集发展平台。积极探索建立皖北城市与沪苏浙发达城市的结对合作帮扶机制,选准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产业协作,推动淮北、宿州等地积极对接融入淮海经济区,做优做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、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,努力引入、实施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。
面对发展落差,既要有将其转变为发展空间的意识和能力,更要有奋起直追的压力与动力。皖北地区应增强慢进是退、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,坚持“四化同步”发展,拿出争先创优、赶超跨越的新举措,全面提升在长三角发展大格局中的嵌入度、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,在经济融合发展中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,实现区域能级跃升。(汪国梁)